近期,根据美国军事网站“战区”的报道,俄罗斯军方上传了一段用新型激光武器击落乌克兰无人机的视频。画面中,该武器不仅轻松烧穿薄钢板,更精准击落作为靶标的无人机,展现出对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高效拦截能力。
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指出,俄版系统虽在传感器布局上略有调整,但核心技术架构与中国民企研发的和神农-3000/5000激光武器高度相似。
这一细节揭示了一条可能路径,即中国通过合法军贸向伊朗出口民用安防级激光设备,而伊朗作为第三方,将其转移至俄罗斯。这种曲线引入的模式,既规避了国际政治风险,也为俄军提供了应对无人机威胁的务实方案。
俄罗斯对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的急切需求,根源在于俄乌冲突中暴露的致命短板。6月初,俄空天军多个基地惨遭乌克兰小型无人机的毒手,多架图- 95战略轰炸机及军机受损严重。
乌克兰无人机价格低廉,却凭借体积小和极低的雷达反射面积,屡屡突破俄军传统防空网。然而,修复或重建一架图- 95的成本可是天文数字,这让俄罗斯在这场无人机与传统防空的较量中苦不堪言。
展开剩余72%当乌克兰大量使用无人机实施蜂群突袭时,传统防空系统高昂的成本、迟缓的反应速度,使俄罗斯在无人机的狂轰滥炸下捉襟见肘。而此时,低成本、易操作的激光武器,成为俄罗斯摆脱困境的关键希望所在。
俄罗斯虽然有自研的佩列斯韦特激光系统,但中国出口型设备的优势一目了然。后者基于东风猛士底盘或集装箱设计,机动灵活且单价低廉,适合大规模部署。而佩列斯韦特体积庞大,需大型拖车运载、造价高昂,且主要针对卫星等战略目标,难以在战术层面应对海量无人机威胁。
中国低空激光防御系统,如同一场及时雨,恰好填补了俄军在廉价无人机饱和攻击下的防御空白,让俄军在无人机对抗战中有了反击的底气。
与传统防空武器相比,中国神农盾-5000激光武器的优势非常明显。神农盾-5000依托激光武器的天然特性,几乎没有延迟,具有发现即摧毁的极速反应。可直接烧穿无人机机身、电池或动力装置,命中率远超依赖弹道计算的防空火炮或导弹,尤其适合拦截雷达反射面积小的目标。
同时,神农盾-5000采用集装箱式或车载模块化设计,机动部署能力极强,可快速运输至前线阵地、边境要塞或重要设施周边,5分钟内完成架设并进入战斗状态。其功率输出支持动态调节,低功率模式下可致盲无人机光电传感器、瘫痪其侦察能力,高功率模式则能直接摧毁无人机结构,可在干扰与摧毁之间灵活切换。
另外,神农盾-5000的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高,其单次拦截成本仅依赖电能消耗,折合人民币数百元,远低于防空导弹。同时可持续执行拦截任务,避免传统防空系统打几轮就断粮的尴尬。
不仅如此,神农盾-5000发射不可见的红外或紫外激光束,全程无火光、无噪音,敌方难以通过声光电特征提前预警,适合执行隐蔽伏击任务。激光武器的打击链路,且不依赖无线电制导或雷达跟踪,几乎不受无人机释放的电磁干扰影响,而传统防空系统易被电子战设备瘫痪,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拦截效率大幅下降。
美国军事专家对视频中激光武器的出色表现,感到非常震惊。目前美国激光武器受困于技术瓶颈和军工产业的低效,迟迟无法实现大规模部署。而中国凭借强大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,从激光晶体、光学元件到电力系统,国内企业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,彻底摆脱西方卡脖子的风险,一路开挂。
这场激光武器的暗战,本质上是大国产业竞争力的激烈碰撞与延伸。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,成功将原本高高在上、只存在于未来幻想中的武器,转化为可大规模应用的战场常规装备。这种技术下沉能力,正在重新书写军事技术扩散的底层逻辑。
当美国还在盲目追求武器的性能领先时,中国已通过高性价比革命,悄然开辟出一条全新的优势赛道,在全球军事博弈中占得先机。廉价高效的武器,成为打破蜂群无人机困局和消耗战僵局的关键突破口,为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了全新的思路。
接下来,美国或许不得不通过提速激光防御系统研究项目,在功率、射程与环境适应性上缩小与中国的差距。
然而,激光武器的实战化应用,仅仅只是军事变革的开端。当廉价无人机成为现代战争的核心变量,中国激光武器凭借低成本、高效能的定位,能否在泥泞、高温或电磁干扰等复杂场景中持续发挥反无人机效能,成为国际军事界关注的焦点。
掌握先进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的中国,必将在新的军事变革浪潮中,引领世界军事发展的新潮流。而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使用中国技术衍生的激光武器,就已足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势崛起。
发布于:湖北省